【糟糠什么意思】“糟糠”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生活贫困或与人共患难的时期。这个词在古代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有出现,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以下是对“糟糠”一词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基本含义
“糟糠”原指酒糟和谷皮等粗劣的食物,是古代穷人常吃的东西。后来,“糟糠”被引申为“贫贱之交”或“同甘共苦”的象征,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朋友之间在困难时期共同经历的岁月。
二、引申意义
1. 指贫贱之交:如“糟糠之妻”,意指在贫穷时一起生活的妻子,强调感情深厚。
2. 指共患难的人:如“糟糠之交”,指在艰难时期互相扶持的朋友。
3. 象征艰苦生活:表示生活困苦、物质匮乏的状态。
三、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 举例说明 |
文学作品 | 如《三国演义》中提到“糟糠之妻不下堂”,强调对妻子的忠诚。 |
日常口语 | “他当年跟我一起吃糟糠,现在发达了就忘了我。” |
婚姻关系 | “她是我糟糠之妻,不能抛弃。” |
历史典故 | “糟糠之交”常用于形容旧友情谊深厚。 |
四、常见搭配
搭配词语 | 含义说明 |
糟糠之妻 | 贫贱时的妻子,强调感情长久。 |
糟糠之交 | 贫贱时的朋友,强调患难见真情。 |
食糟糠 | 形容生活清苦,没有好东西吃。 |
五、总结
“糟糠”一词源于古代食物,后发展为一种文化象征,代表贫困、同甘共苦和深厚的情谊。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形容夫妻或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尤其在回顾过去艰难岁月时使用较多。
关键词:糟糠、糟糠之妻、糟糠之交、贫贱之交、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