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论原文及翻译】《留侯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以张良(字子房,封留侯)为题材,通过对张良生平事迹的分析,探讨了“忍”与“智”的关系,强调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能够克制情绪、冷静应对的重要性。
一、
《留侯论》通过分析张良早年经历和成就,指出张良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臣,关键在于他具备“忍”的品质。苏轼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只靠勇猛,而是在面对挫折时能保持冷静、隐忍,从而抓住机会,实现抱负。
文章从张良年轻时的“受辱”事件入手,说明他并未因一时之气而失去理智,而是选择隐忍,最终成就大业。苏轼借此告诫世人:成功不仅需要才智,更需要修养与耐心。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 古代所说的英雄豪杰,必定有超过常人的气节。 |
夫见其大者,而不见其小;知其远者,而不知其近。 | 看到大的方面,却看不到小的细节;知道长远的目标,却不知道眼前的事情。 |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 天下有大勇气的人,突然遇到危险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侮辱也不生气。 |
是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因此,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引导他。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古代建立大事业的人,不仅有超越世人的才能,也一定有坚定不移的意志。 |
今人观其书,或以为狂,或以为愚,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 现在的人看他的书,有的认为他狂妄,有的认为他愚蠢,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
夫张良之为人,其智足以谋,其勇足以断,其志足以守。 | 张良这个人,他的智慧足以谋划,他的勇气足以决断,他的志向足以坚守。 |
然其所以能成大功者,非以其才也,乃以其忍也。 | 但他之所以能成就大功,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是因为他能忍。 |
三、结语
《留侯论》虽短,但思想深刻,语言简练。苏轼借张良的事迹,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真正的大人物,不仅要有才智,更要懂得克制与忍耐。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应保持冷静、坚定,方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