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研究 >

电子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发现 规律的生活可能有助于学术发展

2022-05-19 12:17:07 来源: 用户: 

随着高校新生军训陆续结束,真正的大学学习生涯开始了。很多学生在离开父母的耳朵和面孔后,逐渐表现出各种“懒惰”。如何规划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周涛团队通过对校园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有规律的校园生活可能有利于学业发展。相关论文日前发表在UK 《皇家学会期刊》上。

自律的人

由于数据研究职业的敏感性,周涛在一次分数统计中发现,党员的平均分比非党员高4分多,引起了他的关注。研究小组选取了成都最冷的20天,这20天不是节假日,观察参与者的早餐和洗澡情况。

周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们发现,在寒冷的天气里,学生党员9点去食堂吃早餐的次数多达14次,而非党员学生不到9次。同样,晚上10点到11点,固定时间段洗澡的频率比其他人高7%。

这样看来,生活的规律性似乎也是党员成绩突出背后的原因之一。那么,这个猜想适用于所有大学生吗?

生活越规律,成绩就越好。

“现在,校园卡广泛应用于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使用记录可以映射学生的日常生活。”周涛介绍,研究人员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收集分析了近2万名大学生匿名校园卡记录的行为数据,其中包括在食堂吃饭、在宿舍洗澡、从教学楼取水、进出图书馆等4种行为的约3000万条信用卡记录。

研究人员根据在教学楼打水和进出图书馆的次数粗略估计学生的勤奋程度,根据在食堂就餐和在宿舍洗澡的时间序列分析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律性。比如,每天固定时间洗澡吃饭的学生,比每天不固定时间洗澡吃饭的学生,生活的规律性更高。

“正如所料,学生的勤奋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但更有趣的是,学生的校园生活规律也与成绩显著相关!”团队成员一草博士介绍,数据显示,生活规律也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无论是吃饭还是洗澡,生活越规律,表现越好。

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校园生活的规律性与学习勤奋程度无关,以校园生活的规律性作为一组重要的行为特征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提高预测学生成绩的能力。“即使考虑到勤奋程度,校园生活规律的引入也能显著提高学生成绩的预测准确率。这说明校园生活的规律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独立于勤奋程度的。”曹禺说。

或者帮忙找不正常的同学。

但是,这项研究并不是要“强迫学生过完全规律的生活”,因为教育也需要多样性和个性。该团队表示,他们主要希望这些基于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够帮助教育管理者洞察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

“如果学生愿意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从长远来看,对学习和工作可能会有帮助。”周涛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项研究支持了东方教育文化背景下对生活规律性的强调。

同时,他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通常表现出极其不规律的生活和休息,而抑郁和孤僻的学生更倾向于独处。通过分析行为数据,可以提前发现行为异常的学生,有助于教育管理者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问题,采取早期干预和帮助措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周涛说,研究小组希望找到一些志愿者,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获取行为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