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研究 >

中山大学林田欣团队揭示膀胱癌淋巴转移提供系统解决策略

2022-05-22 09:07:20 来源: 用户: 

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林田欣揭示了膀胱癌转移的新机制,并确定了VEGF-C抗体治疗的预测标志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20日的《自然—通讯》(自然通讯)上。林田欣表示,这项研究为膀胱癌淋巴转移提供了系统的解决策略。

膀胱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转移,淋巴转移是主要和最初的途径。一旦发生淋巴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25-35%。因此,阐明淋巴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特异性的干预靶点和生物标志物进行靶向治疗,是膀胱癌研究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领域。

林田欣团队长期致力于膀胱癌淋巴转移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在前期的实验中,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了许多与膀胱癌淋巴转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LBCS)。lncRNA-BLACAT2可与WDR5结合,调节膀胱癌细胞分泌VEGF-C,促进淋巴管生成,导致淋巴转移。然而,一些BLACAT2低表达的膀胱癌患者也可以有淋巴转移,这表明其他lncRNAs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调节淋巴转移。

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与调节膀胱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 LNMAT1。LNMAT1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趋化因子CCL2,进而将TAMs募集到膀胱癌的肿瘤微环境中。被引诱的TAMs可以分泌VEGF-C,其参与膀胱癌的淋巴管生成,并帮助肿瘤细胞进行淋巴转移。如果能调解肿瘤微环境的“土壤”,干预膀胱癌的“帮凶”LNMAT1的表达,将改变“种子”的生存,对抑制膀胱癌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和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林天琦是2018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该团队首次阐明了LNMAT1通过诱导CCL2募集TAMs促进膀胱癌淋巴转移的关键分子机制,揭示了LNMAT1在介导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趋化因子CCL2协同调控TAMs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对膀胱癌淋巴转移潜在治疗靶点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