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研究 >

组网发射:北斗系统建设创造中国速度

2022-05-28 09:23:12 来源: 用户: 

19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此,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中国北斗迈出了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基本系统:年底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服务。

杨长风说,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地球轨道卫星,分别是第18颗和第19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

卫星发射入轨后,将开展在轨测试和实验评估,与此前发射的17颗北斗三号卫星进行组网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今年年底投入运营,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础导航服务。

“这表明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已圆满完成,中国北斗迈出了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杨长风说。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分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2017年11月,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首次发射;2018年3月底,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单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目前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将投入运行。”杨长风说,到2020年底,建成由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系统,具备全球服务能力。

性能更高:定位精度提高到2.5到5米,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

北斗三号系统不仅提高了对全球的覆盖,性能也显著提升。杨长风说:“定位精度提高到2.5到5米,比北斗二号提高1到2倍。”

他说,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采用了性能更高的铷原子钟和氢脉泽,铷原子钟的日稳定度为E-14量级,氢脉泽的日稳定度为E-15量级。

“通过采用星间链路等新技术,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可以实现优于0.5米的空间信号精度。”杨长风说,此外,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还增加了更好的互操作性信号B1C,同时将B2I信号升级为全球系统中性能更好的B2a信号。

服务扩展:短消息、卫星增强、国际搜索和救援

杨长风说,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在提升基础导航服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服务拓展,提供短报文服务、星载增强服务和国际搜救服务。

9月19日22时07分,我国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十三、十四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

“这两颗卫星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的标准设备,这意味着中国北斗将按照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的标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和定位服务。”杨长风说。

11月1日23时57分,我国成功发射第17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这颗卫星属于静止轨道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一颗静止轨道卫星。

“除了基本导航服务(RNSS)之外,这颗卫星还将提供短消息服务(RDSS)和基于卫星的增强服务(SBAS)。”杨长风说。

杨长风表示,在完全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业务的基础上,短报文业务容量增加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大幅降低,能力大幅提升。“此外,这颗卫星还将提供基于卫星的增强服务,根据国际民航标准提供精度和完整性更高的导航服务。”

杨长风说,北斗系统的建设

杨长风透露,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MEO卫星、3颗北斗三号IGSO卫星和2颗北斗三号GEO卫星。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系统。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