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研究 >

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目标也有一定差距

2022-06-05 08:20:04 来源: 用户: 

日前,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悉,国际期刊《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政策)近日发表了该所副研究员陈明星及其合作者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本研究回顾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的背景,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科学认知框架,即人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和协同性。

同时,本文以安徽省为典型案例,评价了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显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安徽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的两个省份之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地方的努力下,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政府出台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降低城市落户门槛条件,探索多元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合肥都市圈,积极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定居。

发现安徽新型城镇化的实践与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陈明星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城镇化问题。但近年来,安徽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合肥等城市房价一直快速上涨。高房价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的重要障碍。“农民工市民化成本上升,市民化难度加大,这不仅是安徽省面临的挑战。”

因此,研究者提出,新型城镇化改革和实践降低了农民工进城的制度成本,但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高经济成本。高房价已成为制约新型城镇化规划及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损害我国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前景。

据了解,从“八五”到“十三五”,城镇化在国家五年计划(规划)中的权重有所增加,新型城镇化也上升为国家战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