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研究 >

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的大量出现提供了新的证据

2022-06-29 08:20:13 来源: 用户: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新在《科学报告》上报告了一个名为荆紫花的化石。该化石发现于9900万年前的缅甸琥珀中,为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大量出现提供了新的证据。

40年前,达尔文对白垩纪中期被子植物突然大量出现感到困惑,因为根据他的理论,所有的类群都应该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经过数百年的研究发现,在达尔文关注的时间之前,早白垩世甚至侏罗纪就有被子植物存在,它们的起源应该更早。

王新团队发现的化石保存精美、完整,有被子植物完整花的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是典型的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五瓣花。这块化石和其他相似时代的真双子叶植物的花和果实的化石一起告诉人们,大约在1亿年前,真双子叶植物突然大量出现在地球上。

虽然真正的双子叶植物三沟花粉表明它们早在1.25亿年前就出现了,但在当时的植被中并没有形成气候。经过约2000万年的进化,真正的双子叶植物才真正站稳了脚跟,并在约1亿年前白垩纪(俗称白垩纪中期)的早晚之交大量出现。这种变化伴随着葡萄藤和苏铁的急剧下降。

王新指出,当年达尔文在化石记录中看到的并不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很可能是真双子叶植物的爆发,被子植物的起源是另一个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