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研究 >

肿瘤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的早期预测

2022-08-16 09:57:28 来源: 用户: 

通过EGFR考巴斯试验进行的血浆分析显示,在57名患者中,过敏性EGFR突变体的等位基因水平显著降低至检测不到的值。

研究小组的数据表明,在治疗的第一个月内通过基于RT-PCR的简单EGFR突变试验进行血浆监测可能有助于快速识别需要进一步表征MPS的患者。

基耶蒂大学医学和口腔医学与生物技术系高级研究与技术中心(CAST)诊断分子肿瘤学实验室和Sasannunziata临床医院病理系的Antonio Marchetti博士说,“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可以通过监测血浆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来研究获得性耐药性的出现”

“在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可通过监测血浆中的循环肿瘤DNA(ctDNA)来研究获得性耐药性的出现”

Antonio marchetti博士,Chieti大学医学和口腔科学与生物技术系,高级研究和技术中心(CAST)诊断分子肿瘤学系,SSANNUZIATA临床医院病理系。

几项研究表明,EGFR突变的存在与组织和血浆中的疾病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别是在弥漫性转移性疾病的患者中。

在之前的研究中,作者首次展示了在肿瘤组织中携带EGFR突变并接受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的NSCLC患者,通过在治疗第一天反复取血定量EGFR,可以严格监测血浆中的突变等位基因。

这些结果强烈表明,血浆中EGFR致敏突变的量反映了肿瘤负荷,血浆中EGFR致敏突变水平的波动与肿瘤负荷的变化密切相关。

然而,在大约12个月后,即使是接受奥西替尼二线治疗的患者也会通过多种机制产生耐药性,包括EGFR SNV、MET和HER2扩增、基因融合等。最近,一系列临床试验已批准将奥塞替尼作为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