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山铭的诗词是什么】“燕然山铭”是古代中国边塞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出自东汉时期著名将领窦宪之手。此铭文不仅记录了汉朝对匈奴的胜利,也展现了当时文人对功业与边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燕然山铭”的简要总结,并附上相关资料表格。
一、
《燕然山铭》原为一篇碑文,后被收录于《后汉书·窦宪传》中。它由班固撰写,记述了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大败敌军,追击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的壮举。铭文语言庄重,气势恢宏,体现了汉代将士的英勇和国家的强盛。
虽然《燕然山铭》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但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常被后人引用或仿作,成为边塞诗的重要灵感来源。
二、相关资料表格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燕然山铭 |
出处 | 《后汉书·窦宪传》 |
作者 | 班固(据《后汉书》记载) |
创作时间 | 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 |
背景 | 汉和帝命窦宪率军北伐匈奴,大胜于燕然山 |
内容类型 | 碑铭、历史记述 |
文体风格 | 庄重、典雅、气势磅礴 |
文学价值 | 边塞文学经典,后世诗人常引用 |
后世影响 | 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重要题材,如唐代岑参、高适等均有类似题材作品 |
三、结语
“燕然山铭”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但其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使其成为研究汉代边塞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不仅记录了一段辉煌的军事胜利,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家、边疆和功业的深刻思考。对于喜爱古典文学与历史的读者来说,这篇铭文值得深入阅读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