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译文及注释】一、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中秋夜景的诗作。全诗通过对天竺寺中秋夜晚桂花飘香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感慨。
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借景抒情,体现了白居易诗歌中常见的“闲适”风格。诗中“桂子”象征着中秋佳节的祥瑞,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下为该诗的原文、译文及注释,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理解与学习。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体裁 | 五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中秋之夜,白居易在天竺寺赏桂,有感而发。 |
原文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幽人应未睡,爱此清辉宵。 |
译文 | 桂花从月中落下,香气在云外飘散。 隐士或许还未入睡,喜爱这清朗的中秋之夜。 |
注释 | - 天竺寺:位于杭州,是佛教圣地,环境清幽。 - 八月十五日:即中秋节,象征团圆与丰收。 - 桂子:指桂花,象征吉祥、高洁。 - 天香:指桂花的香气,仿佛来自天上。 - 幽人:指隐士或高洁之士,此处可能自指。 - 清辉宵:明亮的月夜,象征宁静与美好。 |
三、诗歌赏析
白居易在这首小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诗中“桂子月中落”一句,将桂花与月亮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天香云外飘”则进一步渲染了桂花的香气,仿佛从天边传来,令人神往。
后两句“幽人应未睡,爱此清辉宵”,则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中秋夜的喜爱与沉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空灵,展现了白居易诗歌中特有的“含蓄之美”。
四、结语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虽篇幅短小,却意境深远,是白居易描写自然与心境相结合的典范之作。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秋之夜的静谧与美好,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如需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可参考其《长恨歌》《琵琶行》等经典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