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无长物什么意思】“身无长物”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没有多余的财物。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但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身无长物 |
拼音 | shēn wú cháng wù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车服,曰:‘卿何以不载?’恭曰:‘我无长物。’” |
字面意思 | 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清贫、节俭或一无所有 |
常用场景 | 描述一个人生活简朴、贫穷或谦虚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身无长物”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德行》,讲述的是东晋名士王恭的故事。当时他从会稽回来,朋友王大看到他的车马服饰,问他为何不带更多的东西,王恭回答:“我无长物。”这句话表现了他淡泊名利、清廉自守的性格。
后来,“身无长物”逐渐被用来形容人虽然贫穷,但并不因此感到羞愧,反而是一种高洁的品格象征。在现代语境中,它既可以指经济上的贫困,也可以指精神上的清贫。
三、使用示例
- 例1:他虽出身贫寒,但为人正直,真正做到了“身无长物”。
- 例2:这间老房子除了几件旧家具外,几乎“身无长物”。
四、常见误区
- 误解1:认为“身无长物”是贬义词。
实际上,它更多是中性或褒义,强调清贫中的节操。
- 误解2:将“长物”理解为“特长”。
“长物”在古文中意为“多余的物品”,而非“特长”。
五、总结
“身无长物”不仅是一个描述经济状况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多寡,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节操的坚守。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形容人清贫、节俭或一无所有 |
文化意义 | 体现清廉、淡泊名利的精神 |
使用注意 | 避免误解为贬义词,注意“长物”的正确含义 |
现代应用 | 可用于形容经济困难或精神富足的人 |
通过了解“身无长物”的出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也能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中对品德与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