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意思是什么】“暴殄天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批评浪费资源、破坏珍贵物品的行为。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武成》:“暴殄天物,贼害百姓。”其本意是指残害、糟蹋上天赐予的财物或自然产物,后来引申为对事物的浪费和破坏。
为了更好地理解“暴殄天物”的含义及其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表格形式的整理: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暴殄天物 |
拼音 | bào tiǎn tiān wù |
出处 | 《尚书·武成》 |
基本含义 | 残害、糟蹋上天赐予的财物或自然产物,后泛指浪费、破坏珍贵的东西。 |
近义词 | 浪费资源、挥霍无度、糟蹋东西 |
反义词 | 珍惜资源、节约使用、爱护物品 |
二、成语用法
“暴殄天物”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批评某些不合理的浪费行为,尤其在涉及自然资源、文化遗产、公共财产等方面时更为常见。
例句:
- 他随意丢弃食物,简直是暴殄天物。
- 那些毁坏古迹的人,是在暴殄天物,罪不可赦。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说明 |
批评浪费 | 用于指责浪费食物、资源或贵重物品的行为。 |
文化保护 | 强调对历史遗迹、文物的保护,避免破坏。 |
环保教育 | 在环保宣传中,用来强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四、文化内涵
“暴殄天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资源和文化的尊重与敬畏。它提醒人们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一切可贵之物,避免因一时之便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五、总结
“暴殄天物”是一个具有深刻文化背景的成语,强调对资源的珍惜与保护。在现代社会,随着资源日益紧张,这一成语的意义更加凸显,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有节约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通过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能增强对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的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