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信的老赖】“老赖”是一个在民间广泛使用的词汇,通常用来指那些有能力履行法律判决义务却拒不履行的人。而“失信老赖”则是指被法院依法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这类人因未履行法院判决的债务或义务,被列入了全国法院系统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失信的老赖”这一概念,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与对比。
一、
“失信的老赖”是指那些在法院判决后,有履行能力却故意逃避履行还款或其他义务的个人或企业。这类人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受到一系列信用惩戒措施,如限制高消费、限制乘坐飞机高铁、不得担任公司高管等。
“老赖”并非法律术语,而是社会对拒不履行法律义务者的俗称。而“失信被执行人”是法律上正式的称呼,由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认定和公布。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定义 | “失信老赖”是被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的人,即有能力履行但拒不履行法院判决义务者。 |
| 法律依据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 |
| 认定标准 | 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有履行能力却拒不履行。 |
| 惩戒措施 | - 限制高消费行为 - 不得乘坐飞机、高铁 - 限制贷款、信用卡申请 - 不得担任企业高管 - 纳入征信系统 |
| 名单公示 | 由法院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平台向社会公开。 |
| 解除条件 | 履行全部义务后,可向法院申请从名单中移除。 |
| 社会影响 | 被称为“老赖”的人将面临社会信用受损、生活受限等后果。 |
三、结语
“失信的老赖”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涉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随着国家对诚信建设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老赖”被曝光并受到制约。对于普通人而言,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增强法律意识,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面对债务纠纷时,应依法依规处理,避免因逃避责任而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