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动态 >

诺贝尔科学奖或许应该根据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而非学科来授予

2022-06-11 08:12:35 来源: 用户: 

1984年,以色列科学家丹谢特曼发现了准晶体,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在物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七年后,丹谢特曼获得诺贝尔奖并不令人惊讶。但令人惊讶的是,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东北大学的Szell等人经过分析发现,Dan Shetman的论文被引用了3000多次,其中52%的引用来自物理学,27%来自工程学,只有10%来自化学。

近年来,在诺贝尔奖的颁奖过程中,类似的令人惊讶的故事似乎经常发生。现代科学的重要发现和重要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多学科的知识交流和相互渗透。不同学科的交叉往往是新学科的生长点和科学前沿,也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无论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领域,还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国际学术界引用其他学科论文的研究成果比例都在增加。

哈佛大学认为,传统的教职制度是跨学科的一大障碍,教职文化会催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可能导致对其他领域的偏见。因此,哈佛大学在generate中一直试图解决如何打破原有院系的束缚,让不同院系的科学家围坐在同一个圆桌旁的问题,并进行了改革实验—— Alston计划。

在阿尔斯通,部门之间的壁垒不再清晰,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同一个屋檐下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各种跨学科的想法都会在阿尔斯通得到检验。

淡化学科界限以促进跨学科的尝试并不局限于哈佛。在中国,许多高校设立了“某某高等研究院”,鼓励不同文化、不同学科的学者进行跨学科交流。而在中国,具有学术学科边界的领土之争往往使这种跨学科合作难以获得广泛认同。

淡化学科界限,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zell等人找到了1980年以后发表的108篇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生理学或医学奖25篇,化学奖43篇,物理学奖40篇)分析其跨学科影响,发现生理学或医学奖和物理学奖论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各自领域,而化学奖的13篇论文对化学影响不大。

他们又选取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引用次数最高的1万篇论文,发现绝大多数论文都局限在自己的学科边界内,并没有产生跨学科的影响。只有来自人工智能、网络科学、地质学、信号处理、量子粒子和其他领域的论文对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产生了跨学科影响。

这个结果有些令人失望。

在单一学科已经难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情况下,如果科学研究仍然局限于学科边界,对科学发展是不利的。因此,Szell等人建议诺贝尔科学奖应该按照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来授予,而不是按照学科来授予。

诺奖的规律不是没有与时俱进。当初一个奖项只颁给一个人,现在最多可以三个人分享;当初每个奖项只给一年前的重要发现,现在给几十年前的重要发现。

1995年制定的诺贝尔奖按学科颁奖的规则是否应该修改?的确,诺贝尔奖设立的时候,按照学科来颁奖是合理的。毕竟当时学科是高度独立的,但毕竟过去了100多年,现在科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在跨学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