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微词义介绍】“具体而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在细节上非常详尽、周全,虽小但内容完整。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意是指事物虽小,但其结构或内容却十分完备,具有代表性。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某事物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细节和内容上都非常细致、全面。
在日常使用中,“具体而微”多用于对事物的描述,强调其精细程度和完整性,常用于学术、写作、设计等领域,表示对某个问题或对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详细阐述。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具体而微 |
拼音 | jù tǐ ér wēi |
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上》:“夫子之设科也,譬诸日月,不可得而私也;其言也,如四时之序,不可得而改也。若夫子之为政也,岂不曰‘具体而微’?” |
释义 | 形容事物虽小,但内容详尽、结构完整,细节到位。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事物的细致与全面,也可指对某一问题的深入分析。 |
近义词 | 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
反义词 | 粗略简略、浮光掠影、草率从事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句 |
学术研究 | 这篇文章对问题的分析可谓具体而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
设计领域 | 这个产品的设计非常具体而微,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考虑。 |
写作表达 | 他写文章总是具体而微,让人读起来感到真实可信。 |
日常交流 | 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真是具体而微,比我还要深入。 |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1. 避免滥用:不要将“具体而微”用于形容过于庞大或宏观的事物,容易造成语义不符。
2. 语境适配:该词更适合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使用较少。
3. 区分近义词:与“细致入微”相比,“具体而微”更强调“内容完整”,而“细致入微”则侧重于“细节处理”。
四、总结
“具体而微”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事物全面理解的追求,也反映了现代语言中对细节和深度的重视。在实际使用中,应结合具体语境,合理运用,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