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的故事梗概】“七擒孟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出自《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讲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一带)叛乱时,对南中首领孟获采取的七次擒获与释放的策略。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仁德,也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故事梗概总结:
诸葛亮为了稳定后方,确保北伐中原的顺利进行,亲自率军南征南中。面对南中叛军的顽强抵抗,诸葛亮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镇压手段,而是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多次擒获孟获并释放,最终使其心服口服,归顺蜀汉。这一过程共进行了七次,因此得名“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简要表格:
| 次数 | 擒获方式 | 孟获反应 | 结果 |
| 第一次 | 伏兵擒获 | 不服 | 释放 |
| 第二次 | 设计诱捕 | 不服 | 释放 |
| 第三次 | 火攻擒获 | 不服 | 释放 |
| 第四次 | 布阵擒获 | 不服 | 释放 |
| 第五次 | 假意放走后擒获 | 不服 | 释放 |
| 第六次 | 诱敌深入后擒获 | 不服 | 释放 |
| 第七次 | 以智取胜,擒获后不再放走 | 心服 | 归顺 |
故事意义:
“七擒孟获”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心理战的成功。诸葛亮通过七次擒获与释放,逐步瓦解了南中少数民族的反抗意志,最终实现了以德服人、以智取胜的政治目标。这一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智慧与仁政的典范,也反映了古代战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