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晋鞌之战原文及翻译】一、
《齐晋鞌之战》是《左传》中记载的一场发生在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发生在公元前589年,地点在鞌(今山东济南附近)。这场战争是齐国与晋国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冲突,最终以晋国的胜利告终。通过这场战役,晋国巩固了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而齐国则遭受重创。
本文将对《齐晋鞌之战》的原文进行摘录,并附上简要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内容和背景。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晋师从之,齐师败绩。 | 晋军追击齐军,齐军大败。 |
| 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 齐侯说:“我暂且消灭他们,然后再吃饭。” |
| 不可,此战也,非勇也;弃君之命,不信也。 | 不可以这样做,这场战斗不是勇敢的表现;抛弃君王的命令,是不守信用。 |
| 且人各有心,何谓‘无畏’? |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怎么能说是“无畏”呢? |
| 既克,公与之乘,遂逐齐师。 | 战胜之后,晋侯与他同乘一辆车,于是追赶齐军。 |
| 未尝君之赐,不敢与人。 | 我从未接受过君王的赏赐,不敢与人分享。 |
| 君子之谋也,不可失也。 | 君子的计谋,不能错过。 |
| 公曰:“善!”乃命驾。 | 晋侯说:“好!”于是下令驾车出发。 |
三、总结
《齐晋鞌之战》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次政治智慧的体现。晋国在战前充分准备,战中灵活应变,最终取得胜利。而齐国虽然一度占据优势,但由于内部不团结、指挥失误,最终失败。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战争不仅是兵力的对抗,更是将领智慧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比拼。同时,文中人物的语言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如忠诚、勇敢、信义等。
注: 此文为根据《左传·成公二年》内容整理而成,部分文字为精简版,便于阅读与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