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本加厉出自哪里】“变本加厉”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事情或行为比原来更加严重、更过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批评某些人或现象的恶化程度。
一、成语来源总结
“变本加厉”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世之衰也,政之失也,人之过也,皆由于此。其变本加厉,非一日之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的衰败、政治的失误、人的过错,都是由此而来的。这种状况的加剧,并不是一天形成的。
从字面上看,“变本加厉”中的“变本”指的是比原来的情况有所变化,“加厉”则是更加严厉、更加严重。合起来就是“情况变得更糟”。
二、出处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变本加厉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文 | “夫世之衰也,政之失也,人之过也,皆由于此。其变本加厉,非一日之故也。” |
字面解释 | “变本”指比原来更变,“加厉”指更加严厉 |
现代用法 | 形容事情或行为比原来更加严重、更加过分 |
使用场景 | 批评不良现象、指责行为恶化等 |
三、延伸理解
虽然“变本加厉”最初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但它的使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史语境。现代汉语中,它被广泛用于描述各种负面现象的升级,如:
- 社会问题的恶化
- 政策执行的偏差
- 个人行为的失控
- 企业经营的失败
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带有明显的批评意味。
四、结语
“变本加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表达作用。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语,避免误用或滥用。
通过表格形式的梳理,可以更清晰地掌握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