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吾者原文及翻译】一、
《管仲夷吾者》出自《史记·管晏列传》,是司马迁对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记载。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讲述了管仲的出身、早年经历、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过程,以及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卓越贡献。文章不仅展现了管仲的才华与智慧,也反映了他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和胸怀。
本文以原文加翻译的形式呈现,便于读者理解古文内容,并结合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核心信息。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的地方人。 |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牙知其贤。 | 他年轻时常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 |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 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从不抱怨。 |
及鲍叔牙奉公子小白于莒,而管仲奉公子纠于鲁。 | 后来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即齐桓公)在莒国,而管仲则辅佐公子纠在鲁国。 |
二人争为君,管仲射公子小白,中其带钩。 | 两人争夺君位,管仲曾用箭射公子小白,射中了他的衣带钩。 |
太公召忽死之,管仲囚焉。 | 太公召忽为此而死,管仲却被囚禁起来。 |
鲍叔牙言于桓公曰:“管仲贤,能治国。” | 鲍叔牙向齐桓公进言:“管仲有才能,能够治理国家。” |
桓公曰:“吾得管仲,与齐国何如?” | 齐桓公问:“我得到管仲,对齐国有什么好处?” |
鲍叔牙曰:“得管仲,国之大宝也。” | 鲍叔牙回答:“得到管仲,是国家的大宝。” |
桓公乃使鲍叔牙迎之,遂相齐。 | 齐桓公于是让鲍叔牙迎接他,任命他为齐国的宰相。 |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修齐之政,而霸诸侯。 | 管仲担任齐国宰相后,整顿齐国的政治,使齐国称霸诸侯。 |
其为人也,好善,乐施,宽厚爱人。 | 他为人善良,喜欢行善,乐于施舍,心胸宽广,爱护百姓。 |
虽小过,必赦之;虽小恶,必容之。 | 即使有小过错,他也必定宽容;即使有小恶行,也必定包容。 |
故天下之人,皆归心焉。 | 所以天下的人都对他心悦诚服。 |
三、总结
《管仲夷吾者》是一篇关于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生平事迹的历史记载,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文中不仅讲述了管仲的个人经历,还突出了他的政治才能与人格魅力。通过鲍叔牙的推荐,管仲得以重用,最终辅佐齐桓公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管仲个人的颂扬,也是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品德和机遇,往往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备注:
本内容为原创整理,基于《史记·管晏列传》原文进行翻译与总结,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符合高质量内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