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败絮其中完整出处介绍说明】“败絮其中”是一个常用于形容外表光鲜亮丽,实则内部腐烂、毫无价值的成语。它多用于批评某些人或事物表面华丽,实质空虚,缺乏真正的实力或品质。
该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所著的《卖柑者言》。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卖柑子的小贩与士人的对话,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一些官员只注重外表、不修内功的现象,从而讽刺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败絮其中 |
拼音 | bài xù qí zhōng |
释义 | 外表华丽,内里却像破棉絮一样不堪。比喻外表好看,实则无用或腐败。 |
出处 | 《卖柑者言》——刘基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面光鲜但实质空虚,含贬义。 |
近义词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徒有其表 |
反义词 | 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内外兼修 |
二、出处原文节选
《卖柑者言》原文节选如下:
>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四夷宾服而不知理。然则,是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者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现在那些佩戴虎符、坐在讲武堂上的将军,看起来威风凛凛,难道真有孙子、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拖着长带的官员,看起来气派非凡,难道真能建立伊尹、皋陶那样的功业吗?当盗贼兴起时不知道如何抵御,百姓困苦时不知道如何救济,官吏腐败时不知道如何禁止,外族臣服时也不知道如何治理。那么,这些人不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吗?
三、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举例 |
批评官员 | 某些官员只会做表面文章,实则无能,可谓“败絮其中”。 |
描述产品 | 有些商品包装精美,但质量低劣,堪称“败絮其中”。 |
评价人物 | 他虽然穿着讲究,谈吐得体,但内心空虚,真是“败絮其中”。 |
四、总结
“败絮其中”这一成语,源于刘基的《卖柑者言》,用来讽刺那些外表光鲜、内在空虚的人或事物。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他人或事物时,应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追求“内外兼修”,避免成为“败絮其中”的人。
如需进一步了解《卖柑者言》全文或相关历史背景,可参考明代文学作品集或相关学术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