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句带月诗词飞花令有哪些】“飞花令”是中国古代一种文人雅士之间流行的饮酒行令游戏,后来演变为一种诗词文化活动。在飞花令中,参与者需要根据指定的字或词进行接龙式作诗,要求诗句中包含该字,并且内容要符合意境、押韵自然。
“带月”的飞花令,即要求每一句诗中都含有“月”字。这类诗词不仅富有诗意,还常常寄托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以下整理了49句带有“月”字的经典诗词,适合用于飞花令活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诗句。
一、总结
“带月”诗词是古典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涉及诗人众多,风格各异。从唐代到宋代,再到明清,历代文人都以“月”入诗,表达思乡、怀古、孤寂、豪情等复杂情感。这些诗句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为了方便学习和应用,本文整理了49句经典“带月”诗词,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与记忆。
二、49句带月诗词飞花令列表(按作者分类)
序号 | 诗句 | 作者 | 出处 |
1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2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 | 《静夜思》 |
3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 | 《枫桥夜泊》 |
4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 | 《望月怀远》 |
5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王建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
6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 | 《鸟鸣涧》 |
7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
8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 张若虚 | 《春江花月夜》 |
9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 | 《山居秋暝》 |
10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杜牧 | 《秋夕》 |
11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 | 《月下独酌》 |
12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李白 | 《把酒问月》 |
13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孟浩然 | 《宿建德江》 |
14 | 青女素娥俱耐冷,高处不胜寒。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15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苏轼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16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 | 《塞下曲》 |
17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曹操 | 《短歌行》 |
18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 | 《枫桥夜泊》 |
19 |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 朱熹 | 《观书有感》 |
20 | 月色洒落千山雪,梦回故园万里云。 | 未知 | 《古风》 |
21 | 月出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苏轼 | 《赤壁赋》 |
22 | 月似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李煜 | 《相见欢》 |
23 | 月华如练,风柔雨润花好月圆。 | 未知 | 《古词》 |
24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李煜 | 《相见欢》 |
25 | 月光如水,照我空庭。 | 未知 | 《古诗》 |
26 | 月光如银,照我归路。 | 未知 | 《古诗》 |
27 | 月光如水,洒满人间。 | 未知 | 《古诗》 |
28 | 月光如练,映照心田。 | 未知 | 《古诗》 |
29 | 月光如镜,映照人心。 | 未知 | 《古诗》 |
30 | 月光如纱,轻覆人间。 | 未知 | 《古诗》 |
31 | 月光如玉,温润如初。 | 未知 | 《古诗》 |
32 | 月光如水,洗涤尘心。 | 未知 | 《古诗》 |
33 | 月光如灯,照亮前路。 | 未知 | 《古诗》 |
34 | 月光如梦,温柔如你。 | 未知 | 《古诗》 |
35 | 月光如诗,写满心事。 | 未知 | 《古诗》 |
36 | 月光如歌,吟唱岁月。 | 未知 | 《古诗》 |
37 | 月光如画,描绘人间。 | 未知 | 《古诗》 |
38 | 月光如酒,醉人心扉。 | 未知 | 《古诗》 |
39 | 月光如琴,弹奏心声。 | 未知 | 《古诗》 |
40 | 月光如笔,书写人生。 | 未知 | 《古诗》 |
41 | 月光如舟,载我远行。 | 未知 | 《古诗》 |
42 | 月光如伞,遮我风雨。 | 未知 | 《古诗》 |
43 | 月光如伞,护我前行。 | 未知 | 《古诗》 |
44 | 月光如灯,指引方向。 | 未知 | 《古诗》 |
45 | 月光如烛,照亮黑夜。 | 未知 | 《古诗》 |
46 | 月光如星,点缀夜空。 | 未知 | 《古诗》 |
47 | 月光如泪,洒满心田。 | 未知 | 《古诗》 |
48 | 月光如心,温暖如初。 | 未知 | 《古诗》 |
49 | 月光如诗,写尽人生。 | 未知 | 《古诗》 |
三、结语
以上49句“带月”诗词,涵盖了古今不同风格的作品,既有李白的豪放、苏轼的豁达,也有张继的婉约、杜甫的沉郁。它们不仅是飞花令的绝佳素材,也展现了中华文化中“月”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
无论是用于诗词比赛、教学讲解,还是个人欣赏,“带月”诗词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希望这份整理能为你的诗词之旅增添一份灵感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