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的资料简介】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斐然,还在仕途上有所建树,曾任河西节度使、散骑常侍等职。他的诗风雄浑豪放,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高适生平简要总结
高适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但科举屡试不第。中年之后才逐渐步入仕途,因战乱频繁,他多次参与军事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边塞经验。他的诗歌作品多以边疆战争、戍边将士的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晚年虽仕途坎坷,但他仍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高适主要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高适 |
字 | 达夫 |
生卒年 | 约704年-765年 |
籍贯 | 今河北濮阳 |
身份 | 唐代诗人、官员 |
诗风 | 雄浑豪放,现实主义 |
代表作品 | 《燕歌行》、《别董大》、《从军行》等 |
主题内容 | 边塞风光、将士生活、战争题材 |
官职 | 河西节度使、散骑常侍 |
文学地位 |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
影响 | 对后世边塞诗发展有深远影响 |
三、高适的文学贡献
高适的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善于通过描绘边塞艰苦环境来反映将士的英勇与悲壮。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体现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例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深刻揭示了战争中的阶级对立与人性的复杂。
此外,高适在仕途上的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诗歌更具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他的诗作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结语
高适作为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研究唐代社会、军事和文化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