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脑涂地什么意思】“肝脑涂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某件事情或某个人,不惜付出全部的精力、心血,甚至生命。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悲壮色彩,通常用来表达极度忠诚、牺牲精神或深沉的情感。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肝脑涂地 |
拼音 | gān nǎo tú dì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故有刎颈之交,肝脑涂地。” |
含义 | 形容为他人或事业献出全部生命和心血,极端忠诚或牺牲精神。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英雄人物、烈士或忠臣的高尚情操。 |
情感色彩 | 褒义,带有悲壮、崇高的情感色彩。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肝脑涂地”最早见于东汉时期的文献,原意是指人被杀后,肝和脑都洒在地上,形容死亡惨烈。后来逐渐引申为一种极尽忠诚、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
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于描写忠臣、烈士或英雄人物的牺牲精神。例如:
> “臣虽愚钝,愿以肝脑涂地,报陛下知遇之恩。”
这句话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绝对忠诚,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三、现代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肝脑涂地”虽然仍保留其原有的含义,但使用频率有所下降。它更多出现在正式文章、历史题材作品或文学作品中,用于强调某种精神境界。
例如:
- 革命题材作品:如描写抗日英雄时,常用“肝脑涂地”来形容他们的英勇牺牲。
- 历史人物评价:如对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中,会提到他们“肝脑涂地”的精神。
- 文学创作:在小说、剧本中,用来渲染角色的忠诚与悲壮。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以身殉职、舍生忘死、鞠躬尽瘁 |
反义词 | 贪生怕死、苟且偷生、自私自利 |
五、总结
“肝脑涂地”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忠诚与牺牲的高度推崇,也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气节与精神力量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使用频率减少,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情感价值,常用于表达对理想、信仰或责任的极致追求。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基本信息、出处、用法及现代应用,避免AI生成痕迹,力求通俗易懂,适合广泛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