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藏问答 >

谙达的含义

2025-10-03 11:40:36

问题描述:

谙达的含义,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11:40:36

谙达的含义】“谙达”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和历史研究中,尤其在清代满文语境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它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因此在日常交流中较少出现。本文将从字义、历史背景、使用场景等方面对“谙达”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含义总结

“谙达”一词源于满语,意为“通晓、熟悉”,常用于描述对某种语言、文字或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在清代,由于满汉双语并行,许多官员和学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满语能力,以处理官方文书、与满族贵族交流等事务。“谙达”即指这些能够熟练掌握满语、了解满族文化的汉人官员或学者。

此外,“谙达”也常用于指代精通满文典籍、熟悉满族风俗制度的人,尤其是在档案管理、翻译、教育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二、相关说明

1. 词源来源:

“谙达”源自满语“anadai”,意为“知道、懂得”。在清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对满语、满文、满族习俗有深入了解的人。

2. 历史背景: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满汉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满语是官方语言之一。为了便于沟通和管理,朝廷设立了一些专门学习和使用满语的机构,其中便包括“谙达”这一角色。

3. 使用范围:

多见于官方文书、档案记录、地方志及历史研究资料中,而非日常口语。

4. 文化意义:

“谙达”不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身份象征,反映了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说明
词义 源自满语“anadai”,意为“通晓、熟悉”,特指懂满语、满文的人。
历史背景 清代满汉文化交融时期,用于描述精通满语的官员或学者。
使用场景 官方文书、档案管理、翻译、教育等领域。
文化意义 代表满汉文化融合,体现对满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现代应用 不常见于日常用语,多见于学术研究和历史文献中。

综上所述,“谙达”一词虽不常见,但在清代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交流状况,也体现了满汉民族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清代社会结构与语言文化的发展脉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