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汉语大词典】“杖藜”一词在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文和诗词中偶尔出现,常与“杖”和“藜”两个字相关联。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本文将结合《汉语大词典》的相关内容,对“杖藜”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释义、出处及用法。
一、
“杖藜”一词主要由“杖”和“藜”两个汉字组成。“杖”指手杖,多用于老年人或行走不便者;“藜”是一种植物,古代常用来制作手杖,因其质地坚韧且轻便。因此,“杖藜”多用于描述老年人手持藜杖行走的情景,带有诗意和生活气息。
在文学作品中,“杖藜”常用来描绘隐士、老者的形象,表达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此外,在一些诗词中,“杖藜”也象征着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记载,“杖藜”作为一个整体词,虽未被单独列为词条,但“杖”和“藜”的组合在古籍中多次出现,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语言价值。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释义 | 出处/示例 | 用法说明 |
杖藜 | 指手杖,多为藜木制成,古人常用作行走工具,尤指老年人所用。 | 《诗经·小雅·采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注:此句并非直接出自该篇,但“杖藜”在古文中常出现) | 多用于描写老人或隐士的形象,带有一种诗意的意味。 |
杖 | 手杖,用于支撑身体行走。 |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虽未直接提及“杖”,但古人常有拄杖之习) | 常用于描述行动不便的人或年长者。 |
藜 | 一种植物,茎叶可制杖,质地坚韧。 | 《说文解字》:“藜,草也,一名莱。” | 多用于形容制作手杖的材料,体现古人的生活智慧。 |
三、结语
“杖藜”虽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但在古典文学中却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的利用,也寄托了对简朴生活的追求。通过查阅《汉语大词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词语的来源与演变,从而更好地把握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杖藜”在具体诗词中的运用,建议结合《全唐诗》《全宋词》等文献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