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俶是谁】李俶是唐朝中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后来成为唐朝的皇帝,即唐代宗。他在位期间,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对唐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对李俶的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更清晰地展示他的基本信息。
一、
李俶(727年-779年),初名李俶,后改名李豫,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母亲为张皇后。他在父亲唐肃宗去世后继位,成为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年号“宝应”和“广德”。在位期间,他致力于平定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动荡,恢复国家秩序,并与吐蕃等外族进行多次战争,巩固了唐朝的边疆安全。
李俶性格沉稳,善于用人,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如郭子仪、李泌等,推动了政治和经济的恢复。然而,他也因宠信宦官而引发了一些政治问题。李俶在位14年,于779年去世,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
二、李俶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李俶(后改名李豫) |
出生年份 | 727年 |
在位时间 | 762年-779年 |
年号 | 宝应、广德 |
父亲 | 唐肃宗李亨 |
母亲 | 张皇后 |
继位方式 | 皇太子继位 |
主要功绩 | 平定安史之乱后恢复国家秩序,重用贤臣 |
政治特点 | 沉稳、善用人,但宠信宦官 |
去世年份 | 779年 |
谥号 | 睿文孝武皇帝 |
庙号 | 代宗 |
三、结语
李俶作为唐朝中兴的重要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算很长,但他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努力修复战乱带来的创伤,为唐朝的延续奠定了基础。尽管晚年出现了一些政治问题,但总体而言,他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