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当生物纳米孔被用作糖链生物传感器时 单个孔的大小是无关紧要的

2022-06-12 14:02:31 来源: 用户: 

蛋白质纳米孔存在于细胞膜中,充当生物门户。这意味着它们也可以用于检测特定的生物活性分子链,例如糖链,例如来自糖胺聚糖家族的分子。后者负责细胞水平的关键相互作用。它们通常介导与细胞表面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导致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和分化、炎症反应、肿瘤生长和微生物感染中生理和病理效应的激活。使用这种纳米孔作为生物传感器需要完全理解糖链通过时发生的复杂机制。

在EPJ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Ebri巴黎萨克利大学的Aziz Fennouri和他的同事概述了确定两种纳米孔在糖链检测中有效性的关键标准。

具体来说,作者研究了两个10纳米宽的蛋白质纳米孔——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溶血素(-HL)和来自嗜水气单胞菌的气溶素(AEL)——如何影响大生物分子的糖链成分,如透明质酸通过纳米孔的能力。

作者发现,当糖链从形成每个孔的漏斗的宽端进入时,AeL可用于检测短糖链。相比之下,-HL未能检测到这样的短链,因为它们通过纳米孔的速度太快了。当糖链放在漏斗形孔的细端时,情况正好相反。

这些结果表明,为生物传感实验选择纳米孔是至关重要的。当设计适于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时,有必要考虑除孔内径之外的标准。要考虑的其他参数包括空穴中的电荷重新分布、空穴沟道内壁上可能的相互作用以及空穴沟道的几何形状。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