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Apj 一种新的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标志物 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

2022-06-16 12:36:07 来源: 用户: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斌发现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新分子标志物Apj,为肿瘤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靶点。相关结果已于2010年10月30日公布。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加剧、人口老龄化、社会生活压力和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现代社会恶性肿瘤发病率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已成为医学生物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前期的工作已经证明Apelin在各种损伤模型的新生血管中高表达,但Apj作为其受体是否特异性靶向新生血管尚未阐明。”告诉周斌《细胞通讯》记者,根据发现的受体为模型,从大量化合物中特异性筛选出能与之结合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最终筛选出疗效好、药代动力学理想的化合物。与传统的药物研发过程相比,它具有特异性高、经济快速、结果可靠的特点。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遗传谱系追踪技术,构建了一种特异性靶向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的工具鼠Apj-CreER,然后应用于成体Apj-CreER;Rosa-GFP小鼠体内建立皮下肿瘤移植模型、原位肿瘤移植模型、基因缺陷原位肿瘤模型和化合物诱导原位肿瘤模型,在特定时间点口服三苯氧胺,追踪Apj的表达。然后,通过一系列体外实验和Apj-CreER的使用;Rosa-GFP;通过管饲法给予Flk1 fl/fl小鼠三苯氧胺,以特异性敲除Apj阳性细胞中的VEGFR2。研究发现,肿瘤新生血管中Apj表达上调主要由缺氧因素诱导,并受VEGF信号通路调节。

建立皮下肿瘤移植模型后,研究人员采用三种方法:(1)研究Apj-CreER;Rosa-GFP/DTA小鼠通过灌胃给予他莫昔芬,诱导“死亡基因”的DTA表达,特异性清除Apj阳性细胞。(2)构建Apj-DTRGFP-Luc小鼠,通过体内荧光素酶检测更直观地观察Apj在全身的标记,注射DT结合“死亡受体”DTR使其发挥清除Apj阳性细胞的作用;(3)注射Apj受体抑制剂,记录肿瘤生长,一定时间后收集肿瘤和器官。

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恶性增殖,而对其他器官的组织形态和血管影响不大。

这项工作进一步揭示了肿瘤血管生成与恶性增殖的关系,对于寻找肿瘤血管生成的受体靶点和特异性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周斌研究员表示,下一步,该团队将继续寻找和开发专门针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抑制剂,并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正常化”治疗,看看它们是否能显著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