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2017年中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约46%

2022-06-23 12:14:27 来源: 用户: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最大努力和突出贡献。”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力表示,中国将采取进一步和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2030年的气候行动目标,包括进一步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2009年,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比2005年分别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进一步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尽快达到峰值、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预计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6%左右,超额完成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初步扭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3.8%;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这为实现2030年中国气候行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采取了坚决、有效、有力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力说。

空气污染控制与气候变化具有协同效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据高介绍,从2005年到2017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从72%下降到60%。

目前煤电装机仍在增加。会不会给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压力?高力表示,煤炭消费和煤电的逐步减少是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加强对煤炭消费的控制,并进一步将政策重点放在更好地发展非化石能源上。

"空气污染控制和气候变化应对在目标措施等方面具有协同效应."高力说,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中最重要的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耗,这也是空气污染的最重要来源。

“我们计算过,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就会相应减少3.2千克二氧化硫和2.8千克氮氧化物的排放。超额完成碳强度降低的目标也为空气污染控制做出了贡献。”高力说。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是运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从2011年开始,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去年12月,中国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扎实工作,逐步推进。”高力说,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推动完善制度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相关技术准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后,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对整个系统和市场交易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然后才能过渡到实际交易。”“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最大努力和突出贡献。”10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力表示,中国将采取进一步和更强有力的措施来实现2030年的气候行动目标,包括进一步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

2009年,中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比2005年分别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的目标。2015年进一步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尽快达到峰值、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预计2017年,我国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6%左右,超额完成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态势初步扭转;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13.8%;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中国森林蓄积量达到151亿立方米。这为实现2030年中国气候行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采取了坚决、有效、有力的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力说。

空气污染控制与气候变化具有协同效应。

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控制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消费,是应对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政策措施。据高介绍,从2005年到2017年,中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从72%下降到60%。

目前煤电装机仍在增加。会不会给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压力?高力表示,煤炭消费和煤电的逐步减少是大势所趋,这将进一步加强对煤炭消费的控制,并进一步将政策重点放在更好地发展非化石能源上。

ldqu

o;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在目标措施等方面有协同效应。” 李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一项核心任务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最主要的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而化石能源消费也是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来源。

“我们做过测算,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会相应减少3.2公斤二氧化硫和2.8公斤氮氧化物排放,超额实现碳强度下降目标也为大气污染治理作出了贡献。”李高说。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扎实推进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举措。2011年起,我国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去年12月,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相关工作有哪些进展?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扎实工作、逐步推进。”李高说,一系列的工作已经开展,包括推进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在完成好相关的技术准备、建设好基础设施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对整个系统和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我们才会过渡到实际交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