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Xi交大“百姓西进”爱国斗争先进事迹报告团甘肃行报告会在兰大举行

2022-06-28 12:54:25 来源: 用户: 

“翻过大山,跨过平原,跨过黄河和长江……”84岁的“西部人”胡乃赛,用她嘹亮的歌声《不合时宜》把数百名师生带回了新中国解放初期。作为Xi交通大学的退休教授,胡乃赛用真情讲述了她扎根黄土地的爱情故事。

16日,由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陕西省委主办的甘肃省巡回报告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报告会上,胡乃赛等6位报告团成员从不同角度回顾了交大波澜壮阔的西游历程,描绘了以交大“西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以一颗赤子之心,坚守报国之志的胸怀和情怀,再现了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西外交官扎根黄土地,投身祖国建设的历史场景。

“时间过得真快!我在交大的校园里度过了66年,现在已经84岁了!虽然我已经退休20多年了,但我一直过着“退休无止境”的生活……”每句话都铿锵有力,感人肺腑。如果不是胡乃赛自己说,很难相信她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

胡赛1956年毕业于Xi交通大学机械系,并留校任教。那一年,正好赶上学校的两件大事,一件是60周年校庆,一件是迁都Xi安。“从此,我成了交大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我有幸亲身经历了大树西迁、扎根黄土、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的过程。”她说。

提到62年前的西迁,胡乃赛回忆说,在交大的校园里,那些写着诗,唱着歌的年轻人,手里拿着印有“进军科学,建设西北”的乘车证,登上了去Xi安的火车。“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此走向繁荣富强。”她说他们最喜欢的歌是《歌唱祖国》。

胡赛说,当年率先西迁的老师,大多来自江浙名门,都是早年留学欧美的高材生。但每个人的背后,“都有老人和年轻人。”对他们来说,西迁意味着放弃舒适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年轻一代的命运将被改变。

但那些人经历过旧中国内忧外患的艰辛,深知新中国教书育人、科学报国的广阔天地来之不易。“率先西进,他们不会犹豫。”胡赛说,虽然这些人大多已经去世,但他们的爱国奋斗精神一直激励和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交大人扎根西部、奋发图强。

当然,西迁的不仅仅是教职工和学生。胡乃赛还提到了“老花匠”胡全贵大师,他为交大从上海到Xi安的绿化奉献了一生。60年前同时从上海迁来的梧桐树,如今已深深扎根,郁郁葱葱。退役回老家的时候,有人看见他一次次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抱着他的梧桐树哭。他实在不忍心离开这片自己奋斗过的黄土地。

胡赛说,交大的树在黄浦江畔生长了60年,在Xi安扎根了60多年。直到现在,还经常有人问她,你搬到西部去了,后悔吗?“我们为祖国西北奉献了一所重点大学。我们没有遗憾。这是我们最大的荣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