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百态 >

神经科学在生理层面研究神经元和大脑的运行机制

2022-08-05 16:03:08 来源: 用户: 

北京时间12月1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意识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为什么我的意识在这里,你的在那里?为什么在所有人看来宇宙分为两部分,一半是主体,另一半是无尽的客体?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意识的中心,接受外界的信息?为什么有的东西明明有自己的意识,有的却没有?老鼠有意识吗?昆虫有意识吗?细菌呢?

这些问题都是古代“心身问题”的一部分。核心问题是:思维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几千年来,这个问题没有普遍满意的答案。

“心身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品牌重塑”。现在叫做“意识的硬问题”。这个词最早是由哲学家大卫查尔莫斯(David chalmers)在1996年出版的《有意识的心灵:一种基础理论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

查尔莫斯以嘲讽的口吻指出,心身问题的“难度”相对于神经科学来说是“简单”的。神经科学在生理层面研究神经元和大脑的运行机制,当然不简单。但查默斯认为,解释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才是终极问题,相比之下,神经科学更简单。

在过去的10年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塔姆亨特(Tam Hunt)和乔纳森舒勒(Jonathan Schuller)创建了所谓的“意识共振理论”。他们认为,共振(同步振动)不仅是人类意识的核心,也是动物意识和物理现实的核心。这听起来像是嬉皮士的理论,但是别急,听听这篇文章,慢慢解释。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不断振动。即使看似静止的物体实际上也在以不同的频率振动、振荡或共振。共振是一种运动,其特征是在两种状态之间来回振荡。归根结底,一切物质其实都是其场的振动。因此,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同的尺度上振动。

如果你把不同的振动物体放在一起,有趣的事情就会发生:过一会儿,它们就会开始以相同的频率振动。这个“同步”过程对我们来说非常神秘。我们称之为“自发的自组织”

在2003年的《同步:秩序如何从宇宙、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混乱中诞生》一书中,数学家Stevens Togartz引用了物理学、生物学、化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几个例子来说明“同步”(即共振)现象。比如某一种萤火虫大量聚集时,就会开始同步发光;当能量和频率相同的光子同步时,就会形成激光。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是完全同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总是月球的同一面。可见,研究共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意识的本质,或者更一般地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