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耳提面命有什么典故】“耳提面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教导或叮嘱,强调教育方式的直接和细致。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与含义,下面将从出处、释义、用法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成语简介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耳提面命 |
拼音 | ěr tí miàn mìng |
出处 | 《诗经·大雅·抑》 |
释义 | 原指在耳边提醒,在面前教导,后多用于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恳切教导。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与教诲。 |
近义词 | 诲人不倦、谆谆教诲、耳提面授 |
反义词 | 不闻不问、敷衍了事 |
二、出处与典故
“耳提面命”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抑》:
>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我言耄,尔言莫违。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这句话的大意是:我对你反复叮嘱,你却置若罔闻;我不是年老糊涂,你不要违背我的话。没有谁不敬仰父亲,没有谁不依靠母亲。
虽然原句中并未直接出现“耳提面命”,但后世根据其精神内涵,逐渐将其引申为“耳提面命”的说法,用来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叮嘱与教导。
三、成语释义与用法
“耳提面命”中的“耳提”是指在耳边叮嘱,“面命”是指当面教导。整体意思是:在耳边反复提醒,在面前认真教导,形容教育方式非常直接、细致、用心。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教诲,带有尊重与温情的意味。例如:
- 父亲常常耳提面命,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守信。
- 老师耳提面命,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四、文化内涵
“耳提面命”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体现了中国古代重视教育、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在古代社会,长辈对晚辈的教导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而“耳提面命”正是这种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此外,该成语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言传身教”的理念,即不仅要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还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
五、总结
“耳提面命”源自《诗经》,原本是表达父母对子女的教诲之情,后来演变为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长辈对晚辈的悉心教导。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情感与责任的传递。
通过上述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意义及其在文化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