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在地幔过渡带内发现不同的平板界面

2021-02-21 22:01:38 来源: 用户: 

海洋岩石圈以俯冲平板形式下降到地球的地幔中。俯冲板与周围地幔之间的边界被定义为板界面,其地震成像是理解地幔中板动力学的关键。但是,关于200 km以下平板接口存在的数据仍然难以捉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IGGCAS)的陈其夫教授及其合作者在西太平洋下方的地幔过渡带(〜410 km至660 km)内观察到两个明显的地震不连续性。

这两个不连续点分别代表俯冲太平洋高速板的上下边界,分别对应于莫霍板和部分熔融的副板软流圈的表面。

这项工作于11月9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

俯冲过程将化学差异化和水化的岩石运到地球的地幔中,从而驱动地球表面与其深层内部之间的热量循环和物质变化。

在浅层深度(<200 km),各种俯冲带的地震反射研究已经确定了俯冲平板的上部和/或下部界面,所有这些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地震速度不连续性。

平板界面可以在浅深度进行地震检测。然而,尚不清楚板状界面处的地震速度不连续性能延伸到多深,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在200 km以下深度的板状界面的高分辨率成像。

为了了解深层平板界面的存在和起源,研究人员利用中国东北密集的地震阵列研究了该地区的上地幔结构。

他们在西太平洋下方的地幔过渡带(〜410 km至660 km)内发现了陡倾,双地震速不连续性,与高速平板的上下边界在空间上重合。

陈教授说:“根据详细的地震学分析,上部不连续性被解释为俯冲板块的莫霍面不连续性。” “较低的不连续性很可能是由于在含水条件下,在平板的海面部分,亚平板软流圈的部分融化引起的。”

所成像的不同slab-地幔在410和660公里之间的深度边界比以前观察到更深,建议板坯下方的组成上层状板和高水含量。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