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南翔小笼包配方】南翔小笼包是中国传统名点之一,以其皮薄馅多、汤汁丰富、口感鲜美而著称。1979年是南翔小笼包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不仅见证了其工艺的成熟,也奠定了其在江南地区的广泛影响力。以下是对1979年南翔小笼包配方的总结与分析。
一、历史背景
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文化逐渐复苏。南翔小笼包作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重要特色小吃,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标准化。当时的配方注重传统技艺与本地食材的结合,力求保留最地道的风味。
二、核心配方总结
| 部分 | 材料名称 | 用量(以制作100只小笼包计) | 备注说明 |
| 面皮 | 中筋面粉 | 500克 | 水调面,要求柔软有韧性 |
| 清水 | 250毫升 | 分次加入,搅拌至光滑 | |
| 馅料 | 猪肉末 | 500克 | 选用肥瘦比例为3:7 |
| 葱姜末 | 各10克 | 增香去腥 | |
| 生抽 | 20毫升 | 提鲜 | |
| 老抽 | 10毫升 | 上色 | |
| 料酒 | 10毫升 | 去腥增香 | |
| 白胡椒粉 | 2克 | 增加风味 | |
| 盐 | 5克 | 调味 | |
| 鸡蛋清 | 1个 | 增加馅料粘性 | |
| 高汤或清水 | 100毫升 | 制作肉冻,增加汤汁 | |
| 包制技巧 | - | - | 面皮要擀得极薄,褶子均匀 |
| 食用建议 | - | - | 用竹蒸笼蒸制,上锅前可在面皮上戳小孔 |
三、制作要点
1. 面皮制作:面团需反复揉捏,确保弹性十足,擀皮时尽量做到“薄如纸”,但不易破裂。
2. 馅料调配:肉馅要剁得细腻,调味料要充分拌匀,最后加入高汤或清水制成肉冻,使小笼包在蒸制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汤汁。
3. 包制手法:传统上采用“十八道褶”的包法,既美观又保证了封口严密,防止汤汁流失。
4. 蒸制方法:使用竹蒸笼,水沸后放入,大火蒸8-10分钟即可,避免久蒸导致面皮塌陷。
四、结语
1979年的南翔小笼包配方,融合了传统技艺与地方特色,体现了当时对食物品质的追求。如今,虽然市场上已有多种改良版本,但正宗的南翔小笼包依然遵循着这一经典配方,延续着其独特的美味与文化底蕴。对于喜爱传统美食的人来说,了解并尝试这一时期的配方,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味觉记忆的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