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内研究 >
蛋白质科研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9日,总投资超过12亿元的蛋白质科学研究院(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的建成运营将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的 浏览全文>>

常规被动降噪方法对低频噪声的作用有限

最近,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的杨军和孙红玲研究员领导的主动降噪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并行陷波滤波器的多频估计算法 浏览全文>>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和太阳周期最重要的标志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和太阳周期最重要的标志,也是磁场对太阳动力学和结构影响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观测,关于太阳黑子的形 浏览全文>>

科学家设计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捕捉太阳能 实现高效光化学转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余淑红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萨金特团队合作,设计了“脉冲轴向外延生长”方法,成功制备了尺寸和结构可调的一维胶体量子 浏览全文>>

青藏高原最大增温率出现在海拔5000米附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所高延鸿团队分析了青藏高原随海拔高度的变暖特征,得出青藏高原最大变暖速率出现在海拔5000米附近,以上不 浏览全文>>

CDE官网发布《关于发布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通知》

11月1日,CDE官网发布《关于发布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会议精神,加快临床急需境外 浏览全文>>

组网发射:北斗系统建设创造中国速度

19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当天 浏览全文>>

学术报告还应明确整体技术进步的驱动力和制约因素 理性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有记录历史的悠久传统,但在梳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方面一直有所欠缺。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及时梳理、客观分析尤 浏览全文>>

技术创新与中国可再生能源驱动力不足

“为什么造价千万的太阳能路不到一年就被拆了?技术不可行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在今天举行的中澳科技创新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坦言, 浏览全文>>

揭秘北京首个电梯技术

地上108层,地下7层,地上高度528米。它位于北京CBD(商务中心区)的“中国尊”,创下了北京摩天大楼的新高,成为北京的新地标。这么高的建筑 浏览全文>>

吸附处理有毒含氧酸自由基的新型多孔材料的突破

日前,洛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傅鸿儒与合作者一起,开发了一种用于有毒含氧自由基吸附处理的新型多孔材料,在捕获铬酸根方面取得突破。相 浏览全文>>

3D生物打印实现了腔体组织打印 打印后细胞可以长期存活

将各种功能细胞注入打印机精确构建多层空腔组织,是科学理念还是现实?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整形外科皮博士在生物材料国际 浏览全文>>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在日前举行的“2018中国智造年会”上,“中国制造”如何成为“中国制造”成为热门话题。然而会上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新经济城市竞争力报告》 浏览全文>>

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辆在大连旅顺新厂区建成

11月2日,中国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制造的第一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在大连旅顺新厂区建成,进入静态调试阶段。磁 浏览全文>>

南亚热带严重酸化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机制公告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蒋军在王英平、严俊华研究员的共同指导下,发现了南亚热带森林土壤的缓冲酸沉积机制。相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