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罗网是什么意思】“自投罗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自己主动跳进捕鸟的网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自己陷入困境或陷阱,通常是由于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利的结果,有时也带有自作自受的意思。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自投罗网 |
| 拼音 | zì tóu luó wǎng |
| 出处 | 出自《晋书·王导传》:“自投罗网,其可得乎?” |
| 释义 | 比喻自己主动进入危险或不利的境地,结果被捉或遭受损失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慎,导致自己陷入困境 |
| 近义词 | 自取灭亡、自讨苦吃、自陷囹圄 |
| 反义词 | 自救脱险、反败为胜、化险为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例子 |
| 日常生活 | 他明知公司有裁员风险,却还在背后议论领导,结果被辞退,真是自投罗网。 |
| 历史故事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因轻敌冒进,最终被周瑜设计击败,可谓自投罗网。 |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主角因贪图利益而落入敌人圈套,成了自投罗网的牺牲品。 |
三、成语的引申意义
“自投罗网”不仅指字面上的“掉进陷阱”,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人在面对诱惑、贪婪、轻信等情绪时,容易做出错误判断,最终导致自身受损。它提醒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或判断失误而陷入无法挽回的局面。
四、总结
“自投罗网”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陷入困境。它强调了“自我招致不幸”的含义,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一时疏忽或错误决定而付出沉重代价。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灵活运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